在中美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中,許多台灣人轉向播客主播黃敏迪(Mindy Huang)作為值得信賴的聲音來指導他們應對複雜的全球事件。
36 歲的黃每周向超過 80,000 名聽眾發表演講 世界新聞刀一個兩小時的論壇,討論地緣政治以及她的島嶼與中國的複雜關係。
她說,參與度讓她對觀眾的心態有了一些了解。
“我認為大多數台灣人都將自己視為台灣人。我們將自己視為一個與中國不同的獨立國家,”她在台北告訴加拿大廣播公司新聞。
“但是……我認為18歲以下的人——年輕人——願意與中國走得更近。”
中國認為台灣是一個分裂的省份,並承諾在必要時以武力收復這個民主治理的島嶼。
儘管如此,黃和其他人表示,社交媒體上的親中國帖子更能引起台灣年輕人的共鳴,而不是中國構成的潛在威脅。
內部劃分
包括加拿大在內的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但加拿大從未承認中國對台灣擁有主權。
在台灣國內,執政的民進黨(DPP)更關注獨立,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朝這個方向採取潛在的破壞性步驟。北京認為該黨領導人,包括台灣現任總統賴清德,是“分裂分子”。
反對黨國民黨被認為更願意與中國對話,並且傳統上針對的是老年人。
內部分歧並不新鮮,但變得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在台灣年輕人中。
隨著中美貿易戰在 11 月 1 日關稅截止日期之前愈演愈烈,人們越來越擔心北京將利用台灣作為討價還價的籌碼。
台灣幾乎每天都面臨來自中國的軍事挑釁,中國的海軍艦艇和飛機在台灣附近活動。中國軍隊還在大陸大規模集結導彈和其他武器,據報導甚至為襲擊台灣總統府進行了彩排。
與此同時,台灣正尋求利用其作為世界上大多數最先進計算機芯片製造商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經濟成功,轉化為更大的政治影響力,以抵制中國的影響力並加強其國際外交。
就此而言,贏得年輕一代的民心是“韌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台灣總統賴智表示,他的政府正在努力培養和培育人民。
代溝
但黃說,許多年輕人並不像十歲以下的人那樣將中國視為威脅。
“他們通過社交媒體看到了很多(關於中國的)好東西,”黃說。
“他們想知道為什麼我們必須互相為敵。但如果我說,‘哦,不要忘記來自中國的敵意’,他們會說,不,我對此沒有任何感覺。”
“所以我認為社交媒體肯定為中國青少年創造了良好的形象。”

中國所謂的“灰色地帶”努力 — — 或不會導致實際暴力的敵對活動 — — 的影響已得到廣泛研究,特別是關於中國擁有的 TikTok。
2025 年初對台灣 TikTok 用戶進行的一項調查得出的結論是,大多數人傾向於將台海敵對行動的加劇歸咎於台灣政黨,而不是中國。它還表明,TikTok 用戶對親北京言論的支持明顯高於不使用該社交媒體平台的用戶。
台北政治學家傅羅南表示,中國在社交媒體上充斥反民主信息並軟化對獨立的支持的努力已經產生了效果,並且在台灣試圖建立軍事防御之際可能會產生令人擔憂的影響。
“如果發生戰爭,他們(年輕人)不太可能自願參戰,”台灣頂級研究機構中央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傅說。
“也許你可以將這種否認歸因於一種‘威脅疲勞’感——因為威脅的神話確實存在,而且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但它還沒有成為現實。”

自1949年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軍隊擊敗中華民國軍隊(隨後中華民國軍隊逃往台灣)以來,中國和台灣就該島的地位一直陷入冷戰。
青年觀點
在台北,CBC新聞採訪了西門町的青少年和學生,西門町是一個步行區,遍布深受年輕人歡迎的服裝店和餐館。
“我認為這沒什麼值得擔心的,”20 歲的大學生勞倫·鐘 (Lauren Chung) 說。
“如果中國大陸真的這麼做(入侵台灣),將會導致雙方之間的緊張局勢升級,而這可能不會發生。”
她的朋友徐阿米莉亞表示,她也並不特別擔心如果台灣最終被接管,台灣的民主特徵和自由會發生什麼。
“香港和澳門被中國接管後,那裡的人們仍然享有言論自由。所以我不認為言論自由是我關心的事情,”她說。
香港是前英國殖民地,於 1997 年回歸中國統治,但保留了高度自治權,直到北京方面進行了全面改革,限制了可以競選公職的候選人。

在 2019 年和 2020 年發生廣泛且往往暴力的民主抗議活動之後,香港的反對聲音現已基本上被壓制。這些抗議活動的大多數領導人已經逃離香港或最終入獄。
在台北另一處電腦街附近的電子產品銷售中心,21 歲的 Amber Tsai 表示,她感覺中國的威脅比以前有所減輕。
“國際社會現在似乎更加關注台灣,”她指的是台灣的技術成功。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台灣,我感覺中國對台灣的野心沒有那麼強烈了,所以我不像以前那麼擔心了。”
社交媒體的影響
台灣副總統蕭美琴在接受加拿大廣播公司新聞採訪時強調了對抗中國社交媒體努力的難度。
“人們普遍意識到認知戰是一個問題,虛假信息已被用作破壞我們民主社會凝聚力的工具,”她說。
“我們還與其他民主國家合作,尋找最佳做法來對抗威權國家的此類影響力行動。”
她說,其中一部分涉及媒體素養運動和“呼籲”中國。

但播客黃說,台灣政府在試圖跟上中國的信息傳遞時面臨著壓倒性的對手。
她說,島上的年輕人普遍不太關心地緣政治和中國,而更關心找工作、存錢和買房子。
“對他們來說,他們只看到日常生活中的鬥爭。因此,在解決這些鬥爭或問題之前,他們很難意識到,‘哦,你們國家的主權很重要,’”黃說。
儘管如此,她表示她盡可能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來自中國的攻擊是有可能的。
“對我來說,我總是告訴我的聽眾要做好準備。我相信習近平(中國國家主席)所說的話:他內心深處知道他會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