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週四表示,他將再次會見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以努力結束烏克蘭戰爭。

日期尚未確定,但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寫道,會議將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行。

“我相信今天的電話已經取得了巨大進展,”特朗普週四在與普京通話後寫道。

他們此前於8月在阿拉斯加會面,但並未取得外交突破。

在特朗普和普京會面之前,由國務卿馬可·盧比奧領導的美國官員將於下週與俄羅斯代表坐下來。目前尚不清楚該會議將在哪裡舉行。

這一電話是在特朗普週五在白宮與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倫斯基會面之前發出的,澤連斯基敦促特朗普出售基輔戰斧導彈,這可能使烏克蘭軍隊能夠更深入地滲透到俄羅斯領土。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左)9月23日在紐約聯合國大會期間會見特朗普。特朗普和澤倫斯基將於週五在白宮再次會面。 (埃文·武奇/美聯社)

澤倫斯基認為,此類襲擊將有助於普京更認真地對待特朗普關於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直接談判以結束戰爭的呼籲。

特朗普改變加沙優先事項

特朗普週日告訴與他一起前往以色列的記者,他計劃與普京討論“戰斧”問題,以此向他施壓,要求其結束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

“他們希望戰斧隊走這條路嗎?我不這麼認為,”特朗普週日表示。 “我想我可以和俄羅斯談談這個問題。”

隨著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脆弱的停火以及人質協議的落實,特朗普表示,他現在將注意力轉向結束烏克蘭戰爭,並考慮向基輔提供遠程武器,以吸引莫斯科坐到談判桌前。

“有趣的是,由於中東發生的事情,我們今天取得了進展,”週三晚上,特朗普在歡迎他的舞廳項目的支持者到白宮參加豐盛的晚宴時談到俄羅斯-烏克蘭戰爭時說道。

本週早些時候,特朗普在耶路撒冷向以色列議會發表講話時預測,加沙停火將為美國幫助以色列及其許多中東鄰國實現關係正常化奠定基礎。

但特朗普也明確表示,他現在的外交政策首要任務是結束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武裝衝突。

“首先我們必須讓俄羅斯做好準備,”特朗普轉向他的特使史蒂夫·維特科夫說道,後者也是他的政府與普京的主要對話者。 “我們必須完成這件事。如果你不介意的話,史蒂夫,讓我們先關注俄羅斯。好的?’

特朗普稱要為烏克蘭提供戰斧

特朗普將於週五接待澤倫斯基進行會談,這是他們今年第四次面對面會面。會議前,特朗普表示,他正在考慮出售基輔遠程戰斧巡航導彈。

普京明確表示,向烏克蘭提供戰斧將跨越紅線,並進一步損害莫斯科和華盛頓之間的關係。但特朗普並沒有被嚇倒。

“他想要戰斧,”特朗普週二談到澤倫斯基時說道。 “我們有很多戰斧。”

看 |北約承諾向烏克蘭提供援助:

北約秘書長承諾向烏克蘭提供更多援助並加強無人機防禦

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表示,超過一半的聯盟成員國已承諾支持烏克蘭,北約和歐盟正在共同努力建立防禦牆,以保護成員國免受無人機入侵。

華盛頓保守派保衛民主基金會分析師馬克·蒙哥馬利表示,同意出售烏克蘭戰斧將是一個引人注目的舉動。但在戰斧系統上為基輔提供補給和訓練可能需要數年時間。

蒙哥馬利表示,短期內烏克蘭可以通過一系列增程攻擊彈藥(ERAM)導彈和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TACMS)得到更好的服務。今年早些時候,美國已批准向基輔出售多達 3,350 輛 ERAM。

戰斧射程約為 1,600 公里,將使烏克蘭能夠比 ERAM(約 460 公里)或 ATACMS(約 300 公里)深入俄羅斯領土。

“提供戰斧既是政治決定,也是軍事決定,”蒙哥馬利說。

有跡象表明白宮有興趣對俄羅斯實施新制裁

預計澤倫斯基將再次請求特朗普對俄羅斯經濟實施進一步製裁,但共和黨總統迄今為止似乎不願意這樣做。

國會已考慮立法對莫斯科實施更嚴厲的製裁,但特朗普主要集中精力向北約成員國和其他盟國施壓,要求其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而俄羅斯石油是為莫斯科戰爭機器提供動力的引擎。

為此,特朗普週三表示,印度在入侵烏克蘭後成為俄羅斯最大的原油買家之一,已同意停止從莫斯科購買石油。

等待特朗普批准的是參議院的立法,該立法將對購買俄羅斯石油、天然氣、鈾和其他出口產品的國家徵收高額關稅,以削弱莫斯科的經濟。

儘管總統尚未正式認可該提案——共和黨領導人也不打算在沒有總統支持的情況下推進該提案——但最近幾週,白宮在幕後對該法案表現出了越來越大的興趣。

兩名了解白宮和參議院討論情況的官員表示,政府官員已對該立法進行了深入審查,提出了規則變更並要求進行技術修改。

這在國會山被解讀為特朗普正在更加認真地對待這項由南卡羅來納州親密盟友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和康涅狄格州民主黨參議員理查德·布盧門撒爾共同發起的立法的跡象。

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週三表示,政府正在等待歐洲提供更大的支持,他表示歐洲面臨的俄羅斯侵略威脅比美國更大。

“所以我從歐洲人那裡聽到的只是普京要來華沙,”貝森特說。 “生活中我能確定的事情很少。我確信他不會來波士頓。因此,如果我們的歐洲合作夥伴加入我們,我們將做出回應。”

來源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