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文·馬祖爾/蓋蒂圖片社科切拉音樂節
幾週前,德里的特拉維斯·斯科特門票轉售市場著火了。金門票的價格是票面價格的兩倍,粉絲們在群聊中驚慌失措,轉售私信中充滿了荒謬的優惠。現在,在演出前幾天,這些門票的售價低於建議零售價。曾經的狂熱已經變成了售空——這種情緒很大程度上說明了印度的現場音樂生態系統仍然不知道如何處理真正的需求。
在 Instagram 上,曾經吹噓“已售完”的帖子現在看起來就像絕望的分類廣告。賣家正在以低至 8,537 印度盧比的價格出售銀票。黃金和 VIP 部門也出現了大幅減記。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在“以成本價出售”或“無利潤”,試圖在時間耗盡之前收回一些東西。有些清單將兩張或三張門票捆綁在一起只是為了尋找買家。曾經令人尖叫的排他性能量現在似乎正在詭異地消失。整個 Instagram 頁面和 Subreddits 的出現只是為了出售或交易特拉維斯·斯科特 (Travis Scott) 門票,就像彈出式市場一樣,帖子每小時更新一次,包含新價格、屏幕截圖和絕望的直接消息。這是轉售經濟如何融入音樂會文化的明顯跡象。 “演出開始那天,我和朋友們買了很多票,因為我們認為它們會立即售空,”來自艾哈邁達巴德的 28 歲斯科特粉絲阿維特·梅塔 (Avit Mehta) 說道。 “但現在一半的套票都被取消了,旅行計劃也泡湯了,我手頭上還有多餘的門票,無法擺脫。現在,如果有人花 3000 印度盧比把它們從我手裡拿走,我會很高興——這比讓它們白白浪費要好。”
導致這次崩潰的部分原因是 BookMyShow Live 本身的錯誤。主辦方決定在德里展會幾週後才宣布孟買展會,這導致市場完全失衡。突然間,恐慌地購買了飛往德里門票的球迷意識到他們只能等待在孟買見到斯科特,而囤積門票希望獲得可觀利潤的發行商卻難以收回成本。一夜之間,價格開始下跌,推動德里轉售熱潮的緊迫感也隨之消失。本來可以在全國范圍內順利推出的事情卻變成了混亂的漩渦——這揭示了糟糕的溝通和參差不齊的廣告是如何破壞最盛大的現場音樂時刻的。
但說實話,指責賣家是最容易的事情。事實是,這不僅僅是恐慌性拋售,而是仍在迎頭趕上以維持自身發展的市場的後果。當第一波門票下降時,需求是真實的,但投機行為卻更高。人們大量購買門票,相信他們可以通過出售門票來獲利,並假設鎮上的每個球迷都會不惜一切代價去看斯科特。這些平台沒有限制轉賬或監控批量購買,WhatsApp 群組、Telegram 聊天和 Reddit 子版塊的轉售渠道成倍增加。一開始的興奮很快就變成了股市般的無序局面,完全是因為害怕錯過機會。
現在,更正就在這裡。
目前,印度的現場日曆已經排得滿滿的——約翰·梅爾 (John Mayer)、喬恩·巴蒂斯特 (Jon Batiste)、Rolling Loud India、波斯特·馬龍 (Post Malone)、恩里克·伊格萊西亞斯 (Enrique Iglesias) 以及幾個重要的節日在幾週內相繼舉行。現在是旺季,但對於努力跟上節奏的球迷來說,這也是最疲憊的時候。許多人必須選擇他們想參加的演出,旅行、住宿和門票費用迅速累積。與國外相比,全球演出的音樂會門票平均價格為 60-150 美元(5,000-12,000 印度盧比),印度門票通常屬於同一類別,但沒有相同的盈利能力或基礎設施。在孟買或德里購買一張 10,000 印度盧比的門票似乎比在紐約或倫敦購買相同金額的門票要重得多。經濟並沒有以同樣的方式發展,球迷們已經開始感受到這一點。曾經幫助放大炒作的社交媒體現在卻揭示了這種炒作是多麼脆弱。由於賣家互相壓價,轉售價格下降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
這也不完全是壞消息。轉售價格的下降意味著錯過首輪發售的粉絲終於可以買得起了。但它也揭示了這個系統是多麼無組織和混亂。每個轉售週期——從酷玩樂隊到艾德·希蘭再到現在的斯科特——都以同樣的方式進行:恐慌、投機,最終以低價出售。仍然沒有官方轉售窗口,沒有經過驗證的門票交換,也沒有保護雙方的動態定價或退款機制。相反,粉絲們只能通過直接消息進行賭博,希望他們購買的二維碼能夠在門口被掃描。
對於促銷員和票務平台來說,這是一個警鐘。一個健康的活市場不能靠投機而繁榮。他們需要透明的轉售系統、轉讓限制、經過驗證的所有權變更以及公開的票務流數據。球迷應該有公平的機會購買和轉售門票,而不必冒險進入黑市或盲目冒險。賣家需要製定規則,允許他們出售未使用的門票,而不被視為黃牛。
如果要從這整個混亂中消除一件事,那就是炒作與需求不同。一個建立在預期而不是准入基礎上的市場總是會在自身的重壓下崩潰。斯科特在印度的第一場演出應該是關於音樂史的,而不是為期一周的經濟學課程。
Travis Scott 今年將在印度演出,分別於 10 月 18 日和 19 日在新德里的賈瓦哈拉爾尼赫魯體育場進行連續演出,隨後於 11 月 19 日在孟買的 Mahalaxmi Arena 進行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