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in
  • 資訊
  • 世界資訊
  • 運動的
  • 股市
  • 科技
  • 財經
  • 娛樂
  • 经济
Sign in
Welcome!Log into your account
Forgot your password?
Password recovery
Recover your password
Search
Sign in
Welcome! Log into your account
Forgot your password? Get help
Password recovery
Recover your password
A password will be e-mailed to you.
https://citytimes.tw/wp-content/uploads/2025/07/城市時報-1.png 市民時報
https://citytimes.tw/wp-content/uploads/2025/07/城市時報-1.png https://citytimes.tw/wp-content/uploads/2025/07/城市時報-1.png
  • 資訊
  • 世界資訊
  • 運動的
  • 股市
  • 科技
  • 財經
  • 娛樂
  • 经济
Home 娛樂 阿明·範·布倫 (Armin van Buuren) 在他的第一張古典專輯《鋼琴》中
  • 娛樂

阿明·範·布倫 (Armin van Buuren) 在他的第一張古典專輯《鋼琴》中

By
林建忠 (Lin Jianzhong)
-
31 10 月 2025
5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WhatsApp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我第一次看到 Armin van Buuren 的現場是在 2015 年,當時他帶來了 一種狂喜的狀態 首次前往孟買進行世界巡演。十年後,我目睹了這位荷蘭恍惚先驅揭開他的視聽體驗 寶珠 今年在 Tomorrowland 上,能量的轉變是顯而易見的。雖然他之前的表演都是精心製作的瘋狂合成器、滾動低音線、煙霧和激光,但他的聲音現在更加黑暗和復雜。然而,範布倫一貫傑出的表演技巧和尺寸仍然完好無損。當一個發光的球體漂浮在舞台上方,他的“沉重”路徑被炮火的力量擊落時,這聽起來像是一個聲明:他來這裡不是為了回憶,而是為了繼續突破阿明·範布倫體驗的外觀、感覺和聲音的界限。

    現在,他進一步突破了這些界限 鋼琴這張全原聲專輯見證了這位電子音樂偶像首次扮演古典音樂家的角色。 Van Buuren 與他的鋼琴導師 Geronimo Snitchofel 一起繪製了新的聲音領域,收錄了 15 首自作曲和製作的鋼琴和弦樂作品。這張專輯於 2025 年 10 月 31 日發行,充滿了 Van Buuren 標誌性的電影風格,但以最簡約的形式進行了提煉。在烏得勒支的 ConcertLab 工作室錄製了七個單獨的錄音。 鋼琴 他發現 Van Buuren 處於最好奇和毫無防備的狀態,無論他是在《Clouded Window》中擺弄麥克風平面,還是在《Sonic Samba》中利用自己唱讚歌的傾向,還是在《Soaring Kite》和《Ballerina》中隨著 3/4 拍號的華爾茲節奏飄逸。

    “最近我發現自己在演奏 3/4 拍號或進行曲等,這些東西並不真正適合舞曲音樂的世界,”Van Buuren 說。 印度滾石樂隊,解釋了對聲樂唱片的研究如何幫助他解鎖了數十年之久的聲音的新層次。 ”鋼琴 它給了我探索這些想法的空間,讓它們以純粹的形式被聽到,而不必讓它們適應俱樂部。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範布倫對古典音樂的重新迷戀始於五年前,當時他在情緒特別低落的時期開始學習鋼琴。範布倫與古典、爵士樂和爵士樂音樂家 Snijtsheuvel 密切合作,利用他的作曲課程作為新想法的跳板,這是一種急需的創造性重置,最終使他…… 鋼琴。但這種聲音一直根植於他的 DNA 中。他的父親喬普·範布倫 (Joep Van Buren) 是一位鋼琴家,他首先激發了他對樂器的熱愛,為他的旋律感性奠定了基礎。 “我總是開始用鋼琴寫歌,所以這張唱片感覺像是回到了原點,”他說。事實上,回歸鋼琴這一媒介也影響了他作為電子藝術家的創作過程。 “更深層次地理解和諧與運動讓我在創作時擁有更多自由,”他說。 “我可以創作聽起來更有目的性的曲目,因為我確切地知道每個和弦或過渡可以產生什麼樣的情感。這讓我更加意識到我在錄音室中實際所做的事情。”

    似乎正是這種意圖感帶領範布倫度過了他迄今為止最具創造力的一年。隨著這位電子音樂先驅繼續冒險進入新的聲音世界,很明顯,他追求的不僅僅是純粹的推進力。

    反思進化和冒險的重要性,他堅信,仔細分類和收集物種的必要性現在已經越來越過時了。 “最近,(甚至像)trance 和 techno 這樣的流派已經越來越多地結合起來,”他指出。 “這在 2000 年代初期是不可能發生的。當時,流派更加孤立,跨越這些領域被認為是極其危險的。但過去十年表明,人們正在開放思想。”他還將這一啟示比作他的恍惚音樂角色的前進之路,強調這不是關於每分鐘節拍或固定的聲音元素, 一種狂喜的狀態 它繼續慶祝狂喜,而不遵守舊標準。

    今年另一個令人驚訝的舉動是他與作曲家 Anurag Saikia 和英國 R&B 先驅 Craig David 跨文化合作的《Ishq Hai(這就是愛)》,將 trance、R&B 和印度古典旋律結合成一次強有力的合作。 “真正令我驚訝的是,一旦我們停止從物種角度思考,這些不同的世界如何能夠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他說。 “印度古典音樂有著深厚的情感核心。它關乎表達和靈性,這是狂喜所共有的東西。與阿努拉格和克雷格的合作讓我接觸到了新的節奏模式和旋律短語,否則我可能無法探索這些。它提醒我,音樂確實是一種通用語言:你只需要聆聽它並讓它引導你。”

    他補充說,印度長期以來在全球電子音樂故事中佔有特殊的地位。 “雖然主流電子音樂花了更長的時間才在印度站穩腳跟,但人們常常忘記 Goa Trance 是其遺產的一部分,”他說。他指的是 20 世紀 80 年代末在安朱納 (Anjuna) 和瓦加托 (Vagator) 海岸誕生的電子音樂運動,混合了迷幻浩室、迷幻搖滾和靈魂樂主題,產生了迷幻迷幻音樂,鞏固了印度在舞曲歷史上的地位。他補充道:“這一傳統為行業現在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你可以在觀眾身上看到這一點——他們興奮、好奇並渴望接受新的聲音。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它如何從這裡發展。”

    見證了電子音樂從黑膠唱片時代到流媒體時代的演變,範布倫對這一流派的發展方向仍然持樂觀態度。 “我親眼目睹了格式的變化、流派的興衰、趨勢的來來去去,”他說。 “但舞曲音樂一直與技術和創新聯繫在一起;這就是它保持活力的原因。期待一個可以在眨眼之間發生變化的快節奏場景。我個人很喜歡這一點。”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發展。對於範布倫來說,有一件事始終不變:他拒絕追逐潮流。 “從你開始創造只是為了融入的那一刻起,你就失去了與自己的聯繫,”他說。 “旋律、情感、能量——這就是我所做的事情和我所熱愛的事情的本質。我會一直進步,但我絕不會僅僅因為流行而強迫自己發布一種聲音。”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來源連結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WhatsApp
      Previous articleApple Watch Ultra、Powerbeats Fit、iPhone 16 Pro 等 9to5Mac
      Next article研究顯示,懷孕期間新冠后自閉症發病率更高
      林建忠 (Lin Jianzhong)
      林建忠 (Lin Jianzhong)

      RELATED ARTICLESMORE FROM AUTHOR

      莉莉·艾倫在大衛·哈伯的戲劇中意外獲得支持

      Polo Ralph Lauren PH 旗艦店重新開業

      威爾·吉馬良斯 (Will Guimarães) 以 27.12% 的得票率從 A Fazenda 17 中被淘汰,並批評步行者現場慶祝活動

      近期文章

      莉莉·艾倫在大衛·哈伯的戲劇中意外獲得支持

      31 10 月 2025

      美國官員支持推遲加息,因為通脹“太高”

      31 10 月 2025

      17 歲的澳大利亞板球運動員本·奧斯汀 (Ben Austin) 在被球擊中後死亡。

      31 10 月 2025

      誰將擔任 2025 年世界職業棒球大賽第六場比賽的裁判?道奇隊 vs 藍鳥隊全部裁判人員

      31 10 月 2025

      2025 年第四季度財報公佈後,蘋果股價收盤小幅走低

      31 10 月 2025

      安吉拉·托雷斯打破了對 Rusherking 的沉默,並透露了他們分手的真正原因

      31 10 月 2025

      Polo Ralph Lauren PH 旗艦店重新開業

      31 10 月 2025

      所有類別

      • 資訊36003
      • 運動的33321
      • 娛樂21827
      • 股市6571
      • 科技5803
      • 世界資訊3085
      • 財經2477
      • 關於我們
      • DMCA 通知
      • 隱私權政策
      • 條款與條件
      • Contact us
      © 2025 版權所有 市民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