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exels 的 Alexander Lich
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強大的新數據庫和經濟模型,確定了減少世界鋼鐵廠碳排放的最具成本效益的策略。
學習中, 發表 V 自然研究了全球所有鋼鐵煉油廠現代化的碳減排潛力和經濟影響。
研究人員分析了全球約 4,900 家工廠,發現“中間道路”方法——隨著工廠老化而進行升級——可以在 2020 年至 2050 年間將全球二氧化碳 (CO2) 排放量減少 224 億噸,平均每噸二氧化碳成本約為 24.7 美元,即總計 5434 億美元。該戰略平衡了成本和影響,為公司提供了最大的靈活性,同時實現了顯著的減排。
相比之下,該團隊的“後期路徑”——將升級推遲到升級週期中最晚可能的日期——在此期間將花費約 3510 億美元,但只會減少約 135 億噸二氧化碳排放。
另一方面,如果各國希望優先考慮快速脫碳,他們估計其“早期路徑”在此期間總共可以減少 527 億噸排放,但成本將超過 2.8 萬億美元。
總的來說,鋼鐵行業的碳排放量佔全球碳排放量的 7%,即每年約 27 億噸,並且由於持續的城市化和工業化,預計未來幾十年碳排放量還會增加。然而,由於該行業依賴化石燃料以及與舊的高排放技術相關的長期基礎設施,減少該行業的碳排放是出了名的困難。
新的、更清潔的技術和方法不斷出現,例如廢金屬回收、碳捕獲、氫、生物能源和直接電解精煉,所有這些都有望以多種方式顯著減少工業排放。然而,沒有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每個技術選項都取決於其技術準備情況、經濟可行性以及與現有設施的兼容性。
主要作者孟靜教授(加州大學巴特利特可持續建築學院)表示:“鋼鐵行業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但很難控制。通過研究最有前途的技術及其預計成本,我們能夠為該行業勾勒出一條清晰的、數據驅動的前進道路,最終以最低的成本實現淨零碳排放。”
共同作者、加州大學巴特利特可持續建築學院 Daboguan 教授表示:“存在如此多不同的回收工廠、新技術和潛在的減排策略,情況很快就會變得異常複雜。並非所有新技術都適用於所有現有工廠;不同的策略在不同地區和類型的企業中效果最佳。我們能夠捕捉這種多樣性,以確定全球鋼鐵脫碳的最現實和負擔得起的途徑。”
此外,研究人員強調,大多數清潔技術升級只有在世界各國政府提出嚴格要求並獲得財政支持以鼓勵企業脫碳的情況下才會發生;否則,全球只有少數鋼廠能夠大幅減少排放。
數據庫和模型
為了構建這個名為 NZP-steel 的工廠級模型,研究人員收集了全球近 4,900 家鋼鐵廠的詳細數據。其中,1,967 家工廠的鋼鐵產量佔全球的 98%,二氧化碳排放量佔該行業的 90%。每個設施的規模、年齡、位置、產量和技術類型都被考慮用於評估當前的運營和潛在的升級。
NZP-鋼鐵模型將這些知識與新技術成本的動態預測相結合,為政策制定者和行業領導者制定可操作的、成本最低的特定地點戰略,以實現淨零鋼鐵產量。
附加信息:
Xinyi Wu 等人,經濟鋼鐵脫碳的技術途徑, 自然 (2025)。 DOI:10.1038/s41586-025-09658-9
引文:鋼鐵行業碳排放困境:工廠改造以適中成本大幅削減(2025 年,10 月 30 日),2025 年 10 月 30 日檢索自 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5-10-steel-carbon-emissions-dilemma-retrofitting.html。
本文檔受版權保護。除善意用於私人學習或研究目的外,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複制任何部分。所提供的內容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