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tBP 和 4CP 的化學結構。插圖:tBP 和 4CP 圖像。 (右)PSC 性能和穩定性。 (下)使用 tBP 和 4CP 的 PSC 的熱穩定性。信用: 自然能源 (2025)。二:10.1038/S41560-025-01864-Z

得益於一種新的固態添加劑,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使用壽命是傳統器件的三倍,該添加劑取代了已知會降低穩定性的傳統液體成分。

由UNIST能源與化學工程學院的Changduk Yang和Seung Jae Shin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與高麗大學的Hanul Min教授一起,成功地將一種新型固體添加劑4-(N-咔唑基)吡啶(4CP)融入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這項創新實現了 26.2% 的卓越能源轉換效率(認證為 25.8%),並表現出卓越的長期穩定性。

結論 發表於 自然能源

4-叔丁基吡啶 (tBP) 等液體添加劑通常用於改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內的電荷傳輸,從而提高其效率。然而,它們的揮發性導致它們在高溫下蒸發,導致副產品和微孔的形成,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降低設備的性能。

新開發的4CP添加劑是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的固體材料。與液體 tBP 不同,4CP 不揮發,具有更高的熱穩定性並防止與蒸發相關的降解途徑。此外,4CP 促進了電池內不同層之間的均勻界面,促進有效的電荷轉移並進一步提高效率。

採用 4CP 的設備在連續運行 3,000 多個小時後仍保持其原始效率的 80%。它們還在極端條件下表現出卓越的耐用性,在 -80°C 至 80°C 的溫度範圍內進行 200 次熱衝擊循環後,仍保留 90% 以上的原始性能。

此外,在暴露於 85°C 400 小時後,電池仍保持 80% 的效率,而液體電池在相同條件下僅 120 小時內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性能。

“這項研究證明,簡單地改變添加劑而不改變製造工藝,可以有效解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耐久性,”聯合研究團隊表示。

“鑑於鈣鈦礦太陽能技術在惡劣環境中的穩定性,這些進步為在極端環境(包括太空應用)中使用鈣鈦礦太陽能技術鋪平了道路。”

研究團隊還強調,他們的方法仍然與現有的製造工藝兼容,減少了商業擴張的障礙。他們計劃開發更大的模塊來測試實際性能並促進商業化。

這項研究由 UNIST 的 Sangjin Yang 和高麗大學的 Kihoon Kim 作為共同作者進行。

附加信息:
Kihoon Kim 等人,用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非揮發性固態 4-(N-咔唑基)吡啶添加劑,具有改進的熱穩定性和操作穩定性, 自然能源 (2025)。 二:10.1038/S41560-025-01864-Z

由蔚山國立科學技術研究所提供。


引文:研究人員提出了三重壽命的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2025 年,10 月 14 日),檢索於 2025 年 10 月 14 日,來源: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5-10-unveil-high-efficiency-perovskite-solar.html。

本文檔受版權保護。除善意用於私人學習或研究目的外,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複制任何部分。所提供的內容僅供參考。



來源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