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的一個異常完好的撞擊坑讓科學家們對太空物體在整個歷史過程中如何撞擊地球有了新的認識。

來自中國上海和廣州的研究人員在該雜誌上描述了他們的發現 極端物質和輻射 (AIP出版社)。他們將這個特徵確定為金林隕石坑,這是一個位於山上的碗形結構,被一層厚厚的風化花崗岩保護著。

中國南方罕見的年輕隕石坑

該隕石坑位於廣東省肇慶市,是地球上已確認的 200 個撞擊點之一。他是已知年齡中最年輕的人之一。土壤侵蝕測量表明,它形成於全新世早期至中期,這一地質時期始於大約 11,700 年前的最後一個冰河時代末期。它寬 900 米,是這個時代已證實的最大隕石坑,超過了俄羅斯的馬查隕石坑,後者寬 300 米,此前被認為是最大的全新世隕石坑。

“這一發現表明,全新世期間小型外星物體對地球的影響規模比之前記錄的要大得多,”主要作者陳明說。

關於撞擊地面的物體的線索

研究小組得出的結論是,肇事物體是隕石而不是彗星。彗星撞擊會產生一個更大的隕石坑,直徑可能至少有 10 公里。目前尚不清楚的是,這塊隕石是由石頭還是鐵製成的,這種區別需要進一步研究。

石英具有出色的守恆和抗震性能

金林令人意想不到的方面之一就是他的生活方式。該地區經歷了強降雨、強季風和高濕度,所有這些都很快侵蝕了岩石。然而,隕石坑仍然清晰且輪廓清晰。在其花崗岩層內,研究人員發現了許多石英顆粒,這些石英顆粒具有被稱為平面應變特徵的微小結構。這些微觀特徵被地質學家認為是撞擊事件的特徵。

“在地球上,石英平面應變特徵的形成只能通過天體撞擊產生的強烈衝擊波來實現,其形成壓力在10至35吉帕之間,這是地球本身任何地質過程都無法產生的衝擊效應。”陳說。

了解地球撞擊歷史的重要性

儘管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球上的所有地點都被認為被外星物體撞擊的可能性相似,但過去碰撞的證據並沒有同樣保存下來。地球上的岩石類型、氣候和侵蝕模式都在發生變化,許多古老的隕石坑完全消失。因此,金林隕石坑的倖存為了解塑造近代地質歷史的事件提供了一個異常清晰的窗口。

“這個撞擊坑是地球撞擊歷史的真實記錄,”陳說。 “地球撞擊坑的發現可能為我們了解地外小天體的分佈、地質演化、撞擊歷史和調控提供更客觀的基礎。”

來源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