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生命週期的CO2 2030 年新車銷售的 GCAM/GLIMPSE 中四種輕型車輛技術類別的排放量,(a) 假設為 18 年的使用壽命,(b) 第一年的排放量,(c) 顯示化石燃料 ICE 的排放量何時將超過前六年繪製的 BEV。信用: 公共科學圖書館 氣候 (2025)。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clm.0000714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使用兩年後,與化石燃料驅動的內燃機 (ICE) 車輛相比,鋰離子電池電動汽車 (BEV) 的二氧化碳 (CO2) 排放總量減少了。 發表 本週在一本開放獲取期刊上 公共科學圖書館 氣候 美國杜克大學的 Pankaj Sadvarte 及其同事。

交通運輸行業占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的 28%,越來越多的共識支持採用電動汽車來解決氣候和空氣質量問題。然而,當考慮到鋰離子電池的整個製造和運行生命週期時,鋰離子電池是否真正更清潔,一直存在爭論。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全球變化分析模型 (GCAM) 綜合評估模型來估算到 2050 年美國增加電動汽車採用率的四種情景下的二氧化碳和空氣污染物排放量。分析包括燃料生產、電池生產、車輛組裝以及電動和汽油汽車運營的排放量。

該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在考慮所有生命週期因素時,電動汽車在運行的頭兩年內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汽油汽車多 30%。較高的初始排放量與能源密集型鋰開采和電池製造過程有關。然而,在上路第二年後,與汽油替代品相比,電動汽車開始減少總體排放量。

此外,隨著電池容量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鋰離​​子電池容量每增加 kWh,到 2030 年可平均減少 220 千克二氧化碳排放量,到 2050 年可減少 127 千克二氧化碳排放量。考慮到空氣污染和氣候變化的影響,目前內燃機汽車在其使用壽命期間對環境造成的經濟損失是純電動汽車的 2 至 3.5 倍。

合著者 Drew Shindell 博士總結道:“當考慮到氣候和空氣質量時,內燃機汽車造成的損害比電動汽車高出約 2 至 3 倍。”

作者指出,對美國的乘用車里程、車輛壽命和平均乘用車電池尺寸做出了一些假設。此外,該研究沒有考慮到滿足不斷增長的充電需求所需的基礎設施而產生的相關排放。然而,他們的結論是,隨著化石燃料使用的減少,電力生產變得更加清潔,電動汽車的相對效益預計將在未來幾十年內增加。

主要作者薩達瓦特博士補充道:“我們的研究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從化石燃料汽車轉向電池電動汽車 (BEV) 可以顯著改善氣候和空氣質量。

“儘管電動汽車最初因採礦和電池生產而產生較高的生命週期排放,但我們使用全球變化分析模型進行的分析表明,它們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和減少有害空氣污染物方面正在迅速超越內燃機汽車。隨著美國電網變得更加清潔,電動汽車的經濟和環境效益只會增加。”

附加信息:
Pankaj Sadvarte 等人,考慮系統性能源系統響應,比較鋰離子電動汽車和內燃機對美國氣候和空氣污染的影響, 公共科學圖書館 氣候 (2025)。 DOI:10.1371/journal.pclm.0000714。

由公共科學圖書館提供


引文:電動汽車在生命週期環境影響方面優於汽油汽車(2025 年 10 月 29 日),2025 年 10 月 29 日檢索,摘自 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5-10-electric-vehicles-outperform-gasoline-cars.html。

本文檔受版權保護。除善意用於私人學習或研究目的外,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複制任何部分。所提供的內容僅供參考。



來源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