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業僱用了 1.88 億人,但仍然高度非正規,主要雇用沒有社會保障的小額工資工人。
眾所周知的圖像僅供代表性用途。 照片:弗朗西斯·馬斯卡雷尼亞斯/路透社
NITI Aayog 在周二發布的最新報告中指出,儘管該行業在印度經濟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但該行業的工作仍然“過於非正式”,大多數工人缺乏工作保障或社會保障,從而造成了“低工資陷阱”,儘管該行業仍然是經濟增長最快的部分。
“儘管勞動力結構在印度經濟中佔據中心地位,但該行業的非正規性仍然很高,大多數工人缺乏保障或社會保護。
他在題為《印度行業:就業趨勢洞察》的報告中表示:“儘管服務業是經濟增長最快的部分,但它仍面臨著工資水平較低的風險。”
2023-24年,服務業將僱用近1.88億工人,在過去六年中增加近4000萬個就業崗位。
面對 Covid-19 大流行,該行業規模不斷擴大,並表現出韌性。
佔總就業人數的比例從 2011-12 年的 26.9% 上升至 2023-24 年的 29.7%。
然而,這股力量的特點是一個“悖論”:儘管該部門貢獻了國民經濟一半以上,但它提供的就業崗位還不到所有就業崗位的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是非正規和低水平的。
部門分析揭示了“高度結構性分工”:信息技術、金融、健康和專業服務等重要部門具有全球競爭力和生產力,但使用這些部門的人相對較少。
另一方面,貿易和運輸等傳統服務業繼續佔據主導地位,但由於嚴重劣勢和工資增長有限,成為“非正規工作的熱點”。
在服務業中,自營職業者佔非正規工人的最大部分(55.7%),其次是沒有社會保障的抵債工人或工資工人(29%)、家政企業的幫工(9.2%)和臨時工(6.1%)。
因此,即使在工薪階層中,也有近五分之二的正式服務人員缺乏基本的社會保障,甚至將“隱性非正式”納入保障範圍。
報告將非正規工作定義為臨時工作、自營職業者、家政項目幫手、家庭事務幫手以及沒有任何形式社會保障福利的服務人員。
在工薪階層中,近五分之二的正式服務人員缺乏基本的社會保障,甚至暴露了框架內的“隱藏的非正規現象”。
報告指出:“這種結構不符合印度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年輕人的期望。更廣泛地說,非正規性的持續存在迫使家庭承受壓力,抑制總需求並限制服務業推動經濟轉型的能力。”
報告發現,該部的就業和工資部門對女性的影響是,印度女性的責任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在城市地區。
大多數行業都存在工資差距,這是由職業隔離、高薪工作機會和技能不匹配造成的。
報告顯示,農村工作崗位的性別差距最大,女性的工資不到男性工資的 50%,是各行業中最低的。
儘管 60% 的女性使用城市服務,但她們的工資仍僅為男性的 84%。
信息和通信技術、醫療保健和教育等行業是例外,女性的收入與男性相當或超過男性。
“沒有薪酬公平的參與可能會加劇印度增長最快地區的不平等,”他說。
該報告是對服務業勞動力的首次全面評估,超越了總體趨勢,呈現了分類和多維度的勞動力。
該報告由 Aayog 首席執行官 BVR Subrahmanyam、Arvind Virmani 教授和首席經濟顧問 V Anantha Nageswaran 共同發布。
Aayog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份由四部分組成的報告概述了自由職業者、自營職業者和微型、小型和中型企業工人的正規化和社會保護路線圖,有針對性的技能和數字化獲取以擴大婦女和農村青年的機會,對發展技能和綠色經濟的投資,以及通過在二線和三線城市提供服務實現平衡區域發展。”

專題介紹:Aslam Huni /雷迪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