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許多國家仍面臨債務壓力和高通脹,但印度尼西亞已成功維持財政空間以應對全球動態,且不會造成不穩定

雅加達(安塔拉)——每年的 10 月 30 日都是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的獨立日,這一時刻提醒這個國家經濟主權的重要性。

歷史記載,1946年的那一天,印度尼西亞政府首次發行自己的貨幣,作為獨立後經濟獨立的象徵。

Oeang Republik Indonesia(ORI)不僅僅是一種交易工具,而且是擺脫束縛這個國家數百年的經濟殖民主義的象徵。

在當前背景下,這種精神仍然具有現實意義。在財政部長普爾巴亞·尤迪·薩德瓦的領導下,政府重申了審慎原則在財政管理各個階段的重要性。

財政部實施的財政政策強調平衡發展需求和長期財政可持續性。這一預防原則是所有預算分配決策的道德和技術基礎。

政府不會未經深思熟慮就花大筆錢,而是把效率和對社會的實際影響放在首位。通過將 APBN 赤字保持在 GDP 的 3% 以下,債務比率保持在 40% 以下,印度尼西亞展示了對健全財政治理的堅定承諾。

保持穩定

近年來,全球經濟形勢充滿不確定性。戰爭、氣候變化和技術顛覆正在給全球經濟穩定帶來複雜的壓力。然而,在這些挑戰中,印尼是保持經濟穩定的國家之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25年報告中表示,印尼是G20國家中經濟增長與財政穩定取得平衡的前五名國家之一。經濟增長預計保持在5.1%左右,通貨膨脹控制在3%,這在發展中國家是罕見的壯舉。

LPEM UI 在 2024 年最新調查中強調,這一成功並非巧合,而是持續財政紀律的結果。國家支出旨在加強基礎設施、教育和衛生等生產部門。

另一方面,財政部通過財政數字化和行政效率不斷完善國家收入體系。稅制改革不僅拓寬了收入基礎,還增加了透明度和納稅人的信心。

經合組織報告 2025 年東南亞經濟展望 評估印度尼西亞的財政戰略是該地區最具適應性的財政戰略之一。儘管許多國家仍面臨債務壓力和高通脹,但印度尼西亞已成功維持財政空間以應對全球動態,且不會造成不穩定。

這證明財政政策的審慎原則並不意味著停止發展,而是確保所有政策有效、可持續。


對人們的真正影響

事實證明,審慎的財政政策對社會產生了切實的影響。 BPS數據顯示,2025年3月貧困率降至9.0%,為近十年來最低。這種下降不僅是社會援助造成的,也是生產部門創造就業機會造成的。

勞動密集型項目、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以及國內投資的稅收優惠是減貧的主要驅動力。與此同時,在數字經濟活動和製造業增加的推動下,公開失業率降至 4.8%。

報告中 印尼經濟展望 世界銀行2025年5月發布的報告稱,印尼實施的財政紀律是維持投資者信心的關鍵因素。透明且可衡量的支出管理使國內經濟在面對外部衝擊時更具彈性。

事實上,分類 主權信用評級 印度尼西亞保持穩定在 BBB 水平 全景 惠譽評級和標準普爾評級為正面。這體現了國際市場對政府財政信譽的信心。

主柱

經濟主權不僅取決於國內生產商品的能力,還取決於財政獨立。財政部進行了結構性改革,以鞏固這一基礎。其中之一是實施 中期財政框架(MTFF) 這保證了政府各屆之間政策的連續性。

通過這一框架,每個國家的支出計劃必鬚根據中期收入預測和財政能力進行調整,從而降低赤字失控的風險。

進行的研究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 (CSIS) 2025 年發現,多批次貸款融資的實施使預算規劃與執行之間的一致性提高了 92%,這一數字高於上一時期的 80%。

這些結果表明印度尼西亞的財政治理越來越可信和可衡量。此外,努力增加數字經濟部門的國家收入和 綠色經濟 這將是未來擴大稅基的戰略步驟。

財政政策局(BKF)在其內部調查中表示,稅收數字化和跨部門財務數據的整合在過去兩年中能夠將收入流失減少高達 15%。這項措施不僅增加了收入,而且還加強了稅收正義,因為納稅大戶無法再逃避義務。

版權所有 © 安塔拉 2025

未經安塔拉通訊社書面許可,嚴禁對本網站進行人工智能自動內容檢索、爬行或索引。

來源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