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Philippe Aghion 最近在葡萄牙央行人工智能 (AI) 和金融穩定會議上發言,討論了人工智能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
根據對法國公司的調查證據,Aghion 強調,公司採用人工智能可以對就業、提高生產率和競爭力產生積極影響,從而增加需求並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然而,他警告說,這種良性影響不能推廣到所有部門,因為在行政或易於自動化的職能中採用人工智能模型往往會減少就業。
為了實現對就業的積極影響,他強調了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性,包括:
– 適應新技術需求的教育體系,讚揚前教育部長努諾·克拉托實施的改革,他希望看到法國重複這一改革。
– 能夠利用人工智能創造就業潛力的勞工政策。
– 有效的競爭政策,避免權力集中於大型科技公司。
– 歐洲發展計算能力,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同為 2025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彼得·豪伊特 (Peter Howitt) 通過強調風險來補充這一觀點。雖然他同意人工智能具有巨大潛力,但他指出,如果沒有足夠的監管,它可能會破壞就業機會並取代熟練勞動力。因此,它強調需要製定保護工人並鼓勵適應新技術的公共政策,確保創新收益轉化為重大社會效益。
就葡萄牙而言,反思人工智能對就業的影響尤為重要。葡萄牙的青年失業率很高,工作不穩定,自動化可能會加劇這些弱點。我們必須投資於職業再培訓、技術教育和創新支持政策,以確保人工智能的好處得到廣泛分配,並且不會加深現有的不平等。
此外,重要的是,在各級教育和工作環境中,以合乎道德和負責任的方式使用人工智能,作為人類行為的補充而不是替代。技術必須以透明、公平和包容的方式實施,尊重工人權利並促進社會福祉。政府、企業和學術機構之間的合作對於創造有利於負責任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環境至關重要。
簡而言之,如果人工智能有潛力提高我們的生產力——即使是歐洲最低的生產力——並由此提高人們的平均生活水平,那麼保護最弱勢群體也同樣重要,這樣技術進步才能帶來更繁榮、更公平的未來,不讓任何人掉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