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倫敦布朗酒店的入口處,穿著漂亮外套、戴著帽子的行李員護送客人上出租車。裡面最豪華的套房每晚價格高達 6,000 英鎊(約合 8,100 美元)。酒吧供應雞尾酒,售價 26 英鎊。從擁擠的大廳來看,不乏願意為這種關注付費的遊客。
如今,奢侈品行業存在著明顯的分工。經濟的不確定性使人們減少在鞋子或手袋等華麗物品上的支出。 諮詢公司貝恩估計,今年個人奢侈品的銷售額將下降 2% 至 5%。
然而,最富有的人繼續在獨家旅行上花費巨資:高端酒店、頭等艙機票和獨特的體驗。據諮詢公司麥肯錫稱,2028 年全球豪華酒店支出將超過 3900 億美元,而 2023 年為 2390 億美元。索菲特連鎖酒店和經濟型宜必思酒店的所有者雅高集團 (Accor Group) 的首席執行官塞巴斯蒂安·巴贊 (Sébastien Bazin) 希望將豪華酒店業務的現金流從 2% 提高到 50%。當前的。繁榮能否持續?
分析師預計,由於美國移民限制更嚴格、貿易戰和地緣政治不穩定,2025年對整個旅遊業來說將是艱難的一年。但豪華旅行者保留了市場。房地產數據公司 CoStar 的數據顯示,自 2024 年以來,豪華酒店每間可用客房的收入每月都在上升。但廉價酒店的每間可用客房收入卻有所下降。在 Chase Travel(摩根大通銀行旗下),6 月至 8 月期間頭等艙航班預訂量同比增長超過 20%。航空諮詢公司IBA預計,2025年將交付820架私人飛機,增長7.3%。
一些傳統奢侈品牌也加入了這一潮流。 寶格麗和阿瑪尼以他們的名字開設了酒店。 LVMH(路易威登和芬迪的所有者)幾個月前在英國推出了貝爾蒙德豪華列車,明年將在與雅高集團建造的 230m、擁有 54 間套房的東方快車遊艇上起航。 Dolce & Gabbana 和 Burberry 還與酒店集團合作開設快閃店和海灘俱樂部。
伯恩斯坦經紀公司的理查德·克拉克表示,這一趨勢響應了從消費商品到體驗的更廣泛轉變。名牌服裝和包包在世界各地都有售,中上層階級和超級富豪都穿著。相比之下,一次性假期——每人每天可能花費數千英鎊——仍然傳達出一種排他性。此外,社交網絡讓您可以像炫耀新衣服一樣輕鬆地炫耀一次令人羨慕的旅行。
危險在於豪華旅遊公司會重蹈時尚品牌的覆轍。 2000 年代初期,最獨特的服裝店開始吸引“有抱負的”買家(富有,但不是百萬富翁)。當經濟降溫時,他們就暴露了。豪華酒店公司現在也處於類似的境地。麥肯錫發現,來自超級富豪(財富超過 3000 萬美元)的豪華旅行支出比例正在下降。為了體現對“奢華感覺”的渴望,本月,廉價航空公司旗下的易捷假日推出了一系列高端服務,包括高端酒店、優先登機和米其林星級晚餐等“高級”額外服務。
為了尋求增長,時尚品牌大規模營銷其產品,這侵蝕了它們的排他性光環。 分析師警告稱,存在類似的風險:豪華酒店過剩。 CoStar 預測,到 2030 年,全球此類客房數量將從 180 萬間增長到近 220 萬間,增長速度快於其他細分市場。在倫敦,瑰麗酒店(Rosewood)、六善酒店(Six Senses)和奧伯格酒店(Auberge)這三大高端連鎖店今年將開設新店。
還有價格問題。疫情過後,時尚品牌試圖通過提高利率來利用“報復性消費”。豪華酒店也做類似的事情。事實上,儘管豪華酒店入住率略低於 2024 年,但較高的入住率使收入保持增長。奢侈品電子商務 Yoox Net-a-Porter 前首席執行官 Federico Marchetti 提供了一些建議:富人不喜歡被欺騙的感覺。
豪華旅遊品牌不僅可以從時尚品牌的錯誤中吸取教訓,還可以從它們正確的做法中吸取教訓。 愛馬仕是經受住商品銷售低迷考驗的品牌之一。這家巴黎時裝屋仍由創始人家族控制,保持著長期願景:小規模生產,適度提高價格,並保持其獨特的氛圍。
酒店業的一些案例遵循這種模式。 Brown’s 的所有者 Rocco Forte 集團仍然是一家家族企業,僅擁有 15 家酒店。它提高了利率,但與成本相符。其員工經過培訓,旨在讓客人感到特別:例如,布朗的禮賓部會叫出每位顧客的名字。當許多人質疑“奢華”的真正含義時,這種個人風格可能就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