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非法酒類為毒品、槍支和暴力提供資金,而散佈非法酒類的人有罪不罰,則助長了犯罪引擎。

最近發生的甲醇中毒烈酒銷售事件再次暴露了巴西非法購買此類產品的嚴重問題。而且,毫無疑問,這不是邊緣或有限的現象。

2023 年,這一地下部門帶來了 569 億雷亞爾的收入,比 2017 年增長了 224%。同年,僅與該活動相關的逃稅就達到了 282 億雷亞爾。這些數字表明,販賣摻假、走私酒不僅是經濟犯罪,而且是社會擾亂的罪魁禍首。

盜版產品的生產和分銷雖然通常沒有直接暴力,但卻為對公共健康、財政和社區結構造成特定損害鋪平了道路。許多將產生終生的後果。我們不要忘記那些曾經或正在住院或處於昏迷狀態的人。不幸的是,即使在甲醇之後,對某些人的後果也是致命的。不可否認的是,直接的死亡以及對社會信任和經濟的負面影響是毀滅性的。

刑法經常被指責不合理地延伸,但它在這裡找到了它最合法的使命之一:保護社會免受通過秘密手段破壞國家結構和加強犯罪派別的行為的侵害。是的,因為正在發生的事情似乎並不是孤立的。有組織、資金、規劃和支持。

部族和民兵長期以來直接參與非法酒類市場,控制路線並在全國各地分銷摻假產品。結果是雙重災難性的:一方面,組織增加利潤來資助毒品和武器販運。另一方面,它們壟斷了國家力量薄弱的脆弱地區的當地市場。

還不能忽視的是,此類產品的商業轉運是有組織和有組織犯罪鏈條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如果鼓勵販運活動,無論是由於刑事責任較低還是製度寬鬆,都會使走私、貨物盜竊和代理人腐敗等暴力犯罪滋生的惡性循環永久化。

因此,打擊商品化、收貨和轉售也是對造成這種現象的無數犯罪行為的打擊。

因此,我認為有必要對此事的刑事處理進行審查。簡單的沒收或行政處罰是不夠的。必須加大責任追究力度,並根據社會風險的嚴重程度給予相應的製裁。

如果法律體係不採取有效的製動措施,我們將繼續看到市場的擴張侵蝕稅收、助長派係並危及人民的生命。

甲醇事件並非偶然或偶發事件。這是一個警告。忽視這一點就等於重蹈人們的覆轍,即認為沒有明顯攻擊性的經濟犯罪不會威脅社會。他們正在從裡面吃掉她。而刑法的存在正是為了防止走私者成為社會混亂的明顯面孔。

 

費爾南多·卡帕諾是一名律師。聖保羅大學公法博士學位(USP (2021));薩拉曼卡大學(西班牙)公法和社會正義博士學位。

 

訂閱發表的文章並不一定反映門戶網站的觀點。該出版物旨在激發對巴西問題的討論和反思。

來源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