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納德·特朗普總統第二任期開始以來,他的政府對中國的態度可以說是其外交政策中最難分析的方面。部分原因是,在與美國最接近的超級大國對手對抗的問題上,特朗普團隊的高層成員之間或與總統的意見並不總是一致。
如果說有什麼正在形成的共識的話,那就是特朗普願意在貿易和經濟問題上與中國對抗——儘管是通過 有效武器化稀土礦產供應鏈事實證明,面對特朗普的關稅,美國比大多數其他國家更難推動貿易。與此同時,他對與中國進行軍事和地緣政治競爭不太感興趣,這種競爭近年來已經讓華盛頓的大部分地區——包括他自己的政府——首次陷入困境。
特朗普週四在韓國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會面,Semafor 的本·史密斯 (Ben Smith) 預測這次會議將“華盛頓對华鹰派十年的結束”。許多人擔心習近平會利用特朗普對貿易協議的渴望,在他知道特朗普最不關心的地緣政治問題上做出讓步。 據報導,習近平正在尋求特朗普的聲明 正式反對台獨。 (美國目前的立場是 不支持 單方面走向台獨。這看起來似乎不是一個重要的區別,但這是一個衝突,像這樣的細微差別可能會產生巨大的後果。 ) 會議前特朗普的一名助手告訴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新聞,“每個人都屏住呼吸”,想听聽他對台灣的看法。
最終,根據特朗普的說法, 這個問題甚至沒有出現 在韓國舉行的會議上。在特朗普給12分(滿分10分)的會談中,兩國領導人在貿易問題上達成休戰:特朗普表示將對中國的關稅降低10個百分點,而習近平則同意繼續購買美國大豆,取消對稀土出口的限制,並誓言打擊中國化工產品的出口。
那麼,氣溫下降了嗎?嗯,當然——除了核戰爭這個小問題之外的所有問題。
特朗普投下核“炸彈”
在與習近平會面前幾分鐘,特朗普在“真相社會”上發布消息,宣布他已下令恢復核試驗:
很難確切地知道如何解釋這一聲明,因為其中大部分內容都是不准確的。 俄羅斯擁有更多核武器 來自美國;美國目前的核現代化計劃距離完成還需要數年時間。中國正在建設核武庫,但五年內達不到美國的水平 五角大樓最可怕的估計。負責核試驗的是能源部,而不是國防部。
自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除了朝鮮之外,沒有任何國家真正引爆過核武器。特朗普可能指的是俄羅斯最近的核試驗 核能力和核魚雷。
特朗普沒有回應記者有關朝鮮聲明的問題,白宮也尚未回應 Vox 的澄清請求。儘管美國從未批准過全球禁止核試驗條約,自 1992 年以來就沒有簽署過該條約。但有人猜測這種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美國傳統基金會的“2025計劃”提出,美國應該“在必要時表現出進行核試驗的意願,以應對對手的核發展”。但這一聲明並不是出於技術需要。美國和其他核大國有多種方法來測試其核武庫的可靠性,而無需實際引爆它們。相反,它是出於展示美國威懾可信度的願望。
如果特朗普確實意味著恢復積極的核試驗(彈頭),那將是一次重大升級,可能會引發俄羅斯和中國的相互行動。要對抗他一再表示的“願望”,這是一個艱難的舉動。無核化與俄羅斯和中國進行會談。
無論他的真正意圖是什麼,在一場被稱為緩和中美緊張局勢的會議之前的時機似乎並非巧合。
台灣還存在衝突風險嗎?
特朗普沒有為了大豆協議“出賣”台灣的自治權,華盛頓和台北都會鬆一口氣。這並不意味著這個問題——最有可能引髮美中軍事衝突的熱點——可能會消失。特朗普可能對與中國的戰爭不感興趣,但與中國的戰爭可能感興趣。
特朗普表示,他不相信習近平會攻擊台灣,儘管該島“他的掌上明珠”,考慮到令人沮喪的情況,這很可能是真的 全面兩棲入侵 它可以有或沒有美國參與。但中國對這個被北京視為叛亂省份的國家加大壓力的舉措似乎更有道理。這些舉措可能包括增加網絡攻擊、佔領台灣較小的離島之一以及實施全面封鎖。完全征服的可能性不大,引發了美國將如何應對的問題。
子 1979年通過立法美國有義務採取措施幫助台灣抵制任何使用武力改變其政權的行為,但歷屆政府長期以來一直對這是否意味著他們會真正使用武力保護台灣免遭入侵(這一政策被稱為“戰略模糊”)諱莫如深。喬·拜登是有史以來最接近放棄這一政策的總統,他曾四次表示,他認為美國有義務保衛台灣,但政府官員始終否認這些聲明。
特朗普沒有說過這樣的話,前台灣議員、現任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徐傑森告訴我,這實際上可能是最好的結果。 “如果他說,‘好吧,美國會保衛台灣’,那麼台灣就會放心,”許說。在台灣附近,放鬆可能是危險的。 “我們必須團結起來,加強自衛。”
與此同時,這顯然也不是很多人預期的特朗普政府對台立場。去年,就在美國大選之前,我訪問台灣時,我發現官員和普通民眾對特朗普第二屆政府可能對他們意味著什麼感到非常樂觀。不難看出原因。特朗普在第一個任期內打破了先例 直接與台灣總統通話。他送了 兩名內閣官員將訪問該國 ——自 20 世紀 70 年代以來美國對該國進行的最高級別的正式訪問。還有他 增加軍售包括奧巴馬政府隱藏的一些系統。特朗普的第一任國務卿邁克·蓬佩奧(Mike Pompeo)後來 要求美國在2022年正式承認台灣獨立。
相比之下,在這個任期內,隨著特朗普尋求美中貿易協議,他 拒絕批准4億美元的軍售 在台灣,並告訴台灣總統賴清德這樣做 避免七月在紐約中途停留。
但五角大樓並未完全退出中國競爭遊戲。此外,在周四的特朗普與習近平會晤前不久,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報導稱,美國軍方印度太平洋司令部已下令進行“武力展示”行動,以阻止中國在南海的侵略——儘管目前尚不清楚美國是否會這樣做。 將會真正發生。特朗普週四還宣布美國將允許韓國獲得該技術 建造核潛艇所需的中國可能將其視為挑釁性的另一舉動。
我們是在夢遊般走向戰爭嗎?
但總體而言,政府已表示準備與中國進行軍事對抗並不是一個主要問題。五角大樓為中國監視而建造的自主無人機機隊是 遠遠落後於計劃。五角大樓即將推出的國家安全戰略是 預計會降級 中國的競爭,將其置於邊境安全和西半球問題之下。
“我認為拜登政府一直具有戰略性,但並不含糊,”保守派美國企業研究所研究美中競爭的高級研究員扎克·庫珀告訴 Vox。 “特朗普政府的態度模棱兩可,但也許不是很有戰略意義。”
鑑於我們對特朗普對使用武力的態度的了解——他更喜歡對伊朗、胡塞武裝或加勒比地區涉嫌販毒船等較弱的目標進行快速、果斷的打擊,這些目標沒有能力反擊或與美國進行長期衝突——很難想像他會與中國發生衝突。即使在最樂觀的情況下(不會發生核戰爭),像這樣的戰爭也會造成美國自二戰以來從未見過的傷亡。
“在台灣的情況下,如果你轟炸中國,他們也會轟炸你,”國防優先項目高級研究員詹妮弗·卡瓦納說。
卡瓦納支持他的政策 召回美國在亞洲的防務建設他說,在台灣處理自己與北京的關係並為可能的軍事衝突做準備時,“我認為假設美國不會來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方面,特朗普是不可預測的,正如他峰會前夕宣布的核試驗所證明的那樣。亞洲未來幾年的歷史可能取決於習近平有多大意願來檢驗這種突發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