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墨西哥創造文化空間和活動的每一項努力都需要依賴高額投資,”他說 刨花 瑞典藝術家 Per Anderson(馬爾默,1946 年),該作品的創作者 拉塞巴格拉菲卡作為第 53 屆塞萬提諾國際藝術節 (FIC) 的一部分,該藝術節迎來了 20 歲生日,並在瓜納華託的多個場館舉辦了集體展覽來慶祝這一節日。

這個工作室收藏了 José Luis Cuevas、Fernando Castro Leñero、Francisco Toledo、Gilberto Aceves Navarro、Irma Palacios 和 Demián Flores 等藝術家的 3000 多件作品,這表明質量、低成本和自學知識是不存在問題的。

Per Anderson 說,他 1974 年來到韋拉克魯斯時心裡有一個想法:與願意創作的年輕人分享他的平版印刷知識。他很快發現,由於紙張、墨水和機器的成本,這並不是那麼容易,因此他決定尋找解決方案。

我發現在墨西哥進行光刻所需的所有工具和產品都是進口的並且無法獲得。比如平版石要從德國運來,印刷機要從美國進口,油墨要從巴黎或芝加哥買,還有紙張和皮卷……成本很高!

那麼,教我的學生永遠做不到的事情有什麼意義呢?幾年後,我尋找替代平版石的解決方案,從而發現可以使用墨西哥大理石,”他說。印刷機和油墨也是如此,“儘管最困難的部分是紙張的生產。
手工。

你是如何完成這個項目的? “當我們在 2005 年創辦 La Ceiba Gráfica 時,我們已經擁有了一種能夠滿足純墨西哥選擇的技術,包括墨西哥大理石(最初來自韋拉克魯斯州塔塔蒂拉的採石場)、這裡製造的壓機、滾筒、油墨,並且我們開始了紙張生產,儘管我們花了 15 年的時間才再次開發它。因為成本不斷增加。”

這一切都是從兩個人開始的嗎? “它是由 Martín Vinaver 和我發起的,我們(與當地政府)向他們藉用了科特佩克 La Orduña 的前莊園,我們正在修復該莊園。如今,我們有 20 個人,他們通過課程、駐地項目、作品和紙張銷售等活動領取薪水。

“在科阿特佩克的生命造紙博物館,我們在墨西哥首次種植了 kozo 植物,這種植物在 2000 年前引發了中國的造紙革命……這就是我們如何實現不可能的目標:用墨西哥大理石製造 40 台平版印刷機並製造我們的紙張,”他解釋道。

您如何為該項目融資? “多虧了墨西哥創造和生產的這種技術基礎設施,國家要花多少錢?什麼都沒有。甚至20個工資也能自我維持,這就是我想對聯邦文化部長(Claudia Curiel)說的,創建項目不是錢的問題,而是
的概念。

您可以創建教學、生產、研究、駐場、論文製作等項目……這徹底改變了企業的未來。出於這個原因,我們有點感動,因為我們不依賴州或聯邦政府,這是我向文化當局傳達的信息,他們不依賴進口產品,或者義務是購買一切。他們最好把問題放在枕頭上並找到答案,這樣我們就不是永恆的消費者,而是
製片人。 ”

安德森回憶說,為了實現這個項目,有必要建立一個非營利性的公民協會,該協會具有堅實的結構,並得到家庭經濟的支持,在家庭經濟中製造家具和材料。 “這個工作室已經成為一個非常友好和富有同情心的空間,墨西哥和外國藝術家在這裡找到了非常美妙的共存。”

他們如何應對新技術? “如果我們放棄石版印刷,轉而使用膠印或數字印刷,從一種技術轉向另一種技術,我們就不會盈利。
選項,我們可以提供出色的結果,”他總結道。

CVA

來源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