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週日)開始,歐盟將開始實施使用生物識別指紋的新出入境系統(EES),該系統對數百萬遊客和歐盟以外的旅客實施強制生物識別控制。新系統將覆蓋 29 個歐洲國家,代表著向最智能邊境邁出的一大步,但可以永遠改變旅行體驗。

根據歐盟開始實施的新系統,遊客在沒有護照的情況下進入申根區時將被記錄指紋和麵部照片,此舉旨在增強安全性,但會引起隱私和機場延誤的擔憂。

新系統將於10月12日開始逐步實施,全面實施至2026年4月,來自美國、英國或中東國家等國家的旅客抵達申根或港口機場時必須提交四枚指紋和一張臉部照片。

據歐洲當局稱,首次登記只需 2 至 5 分鐘,即可在巴黎戴高樂機場或倫敦希思羅機場(對於穿越歐洲的旅客)等主要機場等待。輸出也將是自動的,因為系統記錄會註明日期以檢測過度停留,而霸權可能會導致三年內禁止入境。

生物識別指紋項目是在2015年巴黎和2016年柏林恐怖襲擊之後出現的,調查顯示,在監控非歐洲旅行者的行動方面存在漏洞,這些旅行者有權在未經諮詢的情況下在180天內短暫停留最多90天。

在生物識別指紋系統出現之前,歐洲國家的邊界​​都是基於紙質護照印章,這一系統存在人為錯誤和欺詐行為,導致數千名“罪犯”繼續非法居留。

歐洲議會和理事會於 2017 年 11 月批准了該法規,但技術延遲和“大流行”將其推遲到 2025 年推出,並且系統將生物識別數據存儲 3 年,以按照數據保護的一般法規進入隱私保護。

據估計,該系統通過減少欺詐每年將節省 5 億歐元,但最初可以使機場等候時間增加 20%。到 2024 年,歐盟記錄了 2 億次非歐洲邊境口岸,借助新系統,其中 90% 將受到電子監控。

消息

來源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