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珊瑚礁進入近乎不可逆轉的死亡,全球變暖正在以比預期更快的速度跨越危險閾值,科學家週一將其描述為氣候驅動的生態系統崩潰的第一個“臨界點”。
全球 160 名研究人員在《全球臨界點》報告中發出了警告,該報告綜合了尖端科學來估計“不歸路”。就在今年 COP30 氣候峰會即將在巴西亞馬遜雨林邊緣舉行的幾週前,該報告發出了警告。
報告稱,根據森林砍伐率,一旦全球平均氣溫上升超過 1.5 攝氏度,同樣的雨林系統現在也面臨崩潰的風險,從而降低了亞馬遜地區的估計閾值。
同樣令人擔憂的是,如果氣溫繼續上升,主要洋流——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可能會受到破壞,而AMOC有助於確保北歐的溫和冬季。
該報告的主要作者、埃克塞特大學的環境科學家蒂姆·倫頓說:“氣候和生物圈的部分地區正在迅速發生悲慘的變化。”
一些積極的跡象
倫頓指出,在逐步淘汰對氣候變化負有最大責任的化石燃料方面出現了積極跡象。根據非營利智庫 Ember 的數據,今年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首次超過煤炭。
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稱,世界各地的海洋正在經歷大規模珊瑚白化。這意味著每個主要海洋盆地的珊瑚都會變白甚至死亡,因為它生活的水太熱。
“沒有人願意僅僅受到創傷和無能為力,”倫頓說。 “我們仍然有一些選擇的自由。”
科學家們在 11 月召開的 COP30 會議上懇請各國努力減少導致氣候變暖的碳排放。
聯合國和歐盟科學機構的數據顯示,科學家們對自然變化的速度感到驚訝,全球平均氣溫已經比工業化前平均氣溫升高了 1.3 至 1.4 攝氏度。
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年份
過去兩年是地球上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兩年,海洋熱浪迫使全球 84% 的珊瑚礁白化,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死亡。珊瑚礁是大約四分之一海洋生物的家園。
科學家建議,為了讓珊瑚恢復,世界需要大幅加強氣候行動,將氣溫降低到比工業化前平均水平僅高 1 攝氏度。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氣候科學中心的高級科學家佩普·卡納德爾(Pep Canadell)表示:“新報告明確指出,氣候變化負面影響的範圍和程度逐年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