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相信他們已經找到了解決考古重大謎團之一的關鍵: 巨型摩艾雕像如何被運送到復活節島的所在地。這座偏遠島嶼位於智利以西約 3,510 公里處的太平洋中部,因 他的 1000 多個代表人頭的雕像分佈於沿海地區,令研究人員和遊客著迷。
由當地人拉帕努伊人於 1250 年至 1500 年間創建, 摩艾雕像高近四米,重量大多在 10 至 14 噸之間。這些雕像是為了紀念死去的祖先而製作的,它們代表了頭部和身體,儘管由於幾個世紀以來地貌的變化,許多雕像被部分埋葬,因此給它們起了綽號 《復活節島頭》。
今天它被認為是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花了數年時間研究這些雕像並保護它們免受潛在的損壞。儘管做出了這些努力,但有一個問題幾個世紀以來仍未得到解答: 拉帕努伊人是如何將摩艾石像運送到他們最後的安息之地的呢?
此前,有人建議通過水平放置雕像來移動它們。然而, 這一理論因過於費力而被拒絕。尤其是最大的雕像重約80噸,需要大量人員才能移動。
面對這一困難,賓厄姆頓大學和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人員測試了另一種理論: 摩艾石像是通過繩索運送到目的地的幾個人沿著專門設計的路徑以擺動的方式拉動雕像。儘管進行了測試,但尚未提出明確的證據來確認確定的運輸方法。
“一旦你開始行動,一點也不難: 人們只能用一隻手拉。節省能源並且移動速度非常快“,他解釋道 Carl Lipo,賓厄姆頓大學人類學教授他描述了儘管摩艾石像重量巨大,但可以相對輕鬆地運輸它們。
為了驗證這一理論,該團隊構建了摩艾雕像的詳細 3D 模型來觀察它如何“行走”。 結果支持了假設因為雕像的大型 D 形底座允許它們通過側向擺動來向前移動。從這些發現來看, 他們設計了一個重達 4.35 噸的複製品,並在短短 40 分鐘內用 40 人的團隊將其移動了 100 米證明了該方法的可行性。
“我們在實驗中看到的東西是有效的”Lipo繼續說道:“隨著它的成長,它會繼續發揮作用。隨著它們的成長,我們觀察到的有關巨人運動的所有特徵都變得越來越一致,因為它成為移動它們的唯一方法。事實上,我們也看到它們與許多平行版本重疊。 相反,他們打開一條路徑,移動它,打開另一條路徑,進一步清理它,並以特定的順序正確地移動它。因此,他們在路線的這一部分上花費了大量時間。 ”通過這一發現,研究人員在了解拉帕努伊人如何設法將其標誌性摩艾石像運送到最終安息地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