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包括來自法國、巴西和西班牙科學家的國際研究小組宣布,發現了第一個圍繞小型空間體形成的宇宙環系統,這是一項科學突破,其歷史意義可與土星著名環的歷史意義相媲美。
這個年輕的環系統由4個主環和散佈在它們周圍的物質雲組成,包圍著被稱為“手”的神秘太空物體,它是半人馬天體之一,它是太陽系中的小型冰天體,結合了彗星和小行星的特徵,這使得它們引起了科學家的興趣。
“凱龍星”位於太陽系的一個偏遠區域,距離地球數十億公里,在巨大的行星土星和天王星之間運行。
這一發現代表了理解宇宙環如何在各種天體周圍形成的質的飛躍,並證實環不僅限於氣態巨星,而是一種比之前認為的更廣泛的現象。
利用巴西迪亞斯山天文台 12 年來收集的數據,研究小組證實了凱龍星周圍存在四個輪廓明確的光環。
三個密集的內環距離天體中心273至438公里,而第四個外環則延伸了1,400公里的不尋常距離,引發了對其穩定性和形成機制的質疑。
該研究的首席研究員克里斯蒂安·盧西亞諾·佩雷拉博士解釋說:“從一個觀察期到另一個觀察期,光環顯示出顯著的變化,這表明它是一個在我們眼前不斷演化的動態系統。”
這一罕見的發現使科學家能夠實時研究環的形成過程,而不僅僅是觀察其最終結果。
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環主要由水冰與岩石材料混合組成,其成分類似於土星著名的環。水冰可能會阻止環粒子吸積和形成衛星,這有助於環系統的穩定性。
至於光環的起源,該研究提出了幾種可能的情況,包括它們是由一次宇宙碰撞的碎片產生的,該碰撞摧毀了“凱龍星”的一顆衛星,或者是較小天體的多次碰撞,或者可能是在類彗星活動期間從凱龍星本身噴射出的物質的結果。
研究參與者、天文學家布拉加·里巴斯證實,“這個先進的環系統代表了一個獨特的物理實驗室,用於了解控制小天體周圍環和衛星形成的機制。”
佩雷拉博士補充道:“太陽系中的各種環系統提醒我們,這是一種完整的宇宙現象,只要存在適當的物理條件,就可能發生。”
研究小組依靠一種被稱為“恆星掩星”的精確技術,他們觀察凱龍星從一顆遙遠的恆星前面經過,並測量了這一現象期間恆星光線的微小變化,這使他們能夠繪製出該物體周圍環境的精確地圖,精度可達公里。
這一發現是對越來越多的擁有環系統的小天體的一個重要補充,凱龍星與其他三個已知擁有環的天體一起,證實了太陽系中的環世界比之前想像的更加多樣化和豐富,並促使科學家重新審視我們對行星系統演化的理解。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