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研究人員表示,50 歲以下的美國人中,嚴重的大腸疾病病例正在增加。

通過分析2005年至2020年超過520萬名因憩室炎住院的成年人的數據,他們發現50歲以下的患者因嚴重並發症入院的比例從18.5%增加到28.2%。

此外,研究人員在《結直腸疾病》雜誌上報告稱,因憩室炎住院的 50 歲以下患者更有可能需要手術治療,與年齡較大的患者相比,需要手術切除部分結腸的機率高出 29%,需要插入導管排出受感染液體的機率高出 58%。

當食物顆粒、細菌和其他碎片積聚在結腸壁薄弱區域形成的小囊中時,就會發生憩室炎,導致腹痛、腹脹、出血、便秘和腹瀉。在復雜的情況下,患者可能會在結腸中出現膿腫和穿孔。

迄今為止,憩室炎在老年人中更為常見。根據美國的數據,到四十歲的時候,受影響的人不到20%,到五十歲的時候,受影響的人會增加到35%到40%,到六十歲時,受影響的人會達到約60%。在老年群體中,患病率可超過 70%。

研究負責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衛格芬醫學院的 Shinui Kim 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看到因急性憩室炎入院的患者發生了重大變化。”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發現表明美國年輕人對公共衛生的擔憂日益增加,因為該人群的結直腸癌診斷率也出現了類似的增長。

他們指出,治療方法有所改善,在研究期間,需要手術切除部分結腸的年輕患者的比例從 34.7% 下降到 20.3%。

研究人員表示,早期憩室炎負擔增加的可能原因需要進一步研究。

愛德華茲心臟瓣膜置換術對低風險患者有效

一項長期研究證實,對於健康狀況足以選擇更強化治療的患者來說,更換心臟主動脈瓣的微創手術與心臟直視手術一樣安全有效。

這項國際試驗包括 1,000 名相對健康的患者,他們被隨機分配接受使用 Edwards Lifesciences 的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 (TAVR) 系統或心臟直視手術進行心臟瓣膜置換術。他們都患有主動脈瓣狹窄,即瓣膜嚴重狹窄,限制了血液流向身體。

當它於 2007 年在歐洲和 2011 年在美國獲得批准時,僅推薦用於那些被認為太虛弱而無法接受心臟直視手術的患者,而心臟直視手術是護理的標準。 TAVR 涉及通過動脈將瓣膜插入到位,與開胸手術相比,住院時間較短。

通常建議較健康的患者(如當前研究中的患者)選擇手術而不是新方法。

研究人員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和舊金山 TCT 介入心髒病學會議上報告稱,經過七年的研究,無論患者接受何種手術,其健康結果都是相似的。

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 (TAVR) 後治療相關死亡、卒中或再住院的複合發生率為 34.6%,手術後為 37.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瓣膜故障率也相似,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為 6.9%,外科手術為 7.3%。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結果相似。

研究人員計劃在手術 10 年後再次報告這些患者的情況。

他們說:“由於低風險患者通常較年輕,因此評估後期臨床結果和瓣膜耐久性的長期隨訪對於患者的終身護理決策至關重要。” (要在收件箱中免費獲取完整的新聞通訊,請在此處註冊)

(南希·拉皮德報導;比爾·伯克羅特編輯)

  • 發佈於 2025 年 10 月 30 日中午 12:50(美國標準時間)

加入 2M+ 行業專業人士社區。

訂閱我們的時事通訊,在您的收件箱中獲取最新的見解和分析。

有關 ETHealthworld 行業的一切都可以直接在您的智能手機上查看!




來源連結